Java泛型
什么是泛型
泛型程序设计,意味着编写的代码,可以针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对象进行重用。
概念
Java 泛型(generics)是 JDK 5 中引入的一个新特性, 泛型提供了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机制,该机制允许程序员在编译时检测到非法的类型。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
关于复用:
- 纵向复用:继承、抽象类(模板)、接口(default、static方法)
- 横向复用:泛型
如果没有泛型
不使用泛型的实例
1 | ArrayList al = new ArrayList(); |
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到,不使用泛型的数组,存放了 3 种类型的数据。
当我们需要读取的时候,就要对数组中每一个元素的类型了然于胸,如果不知道数组中元素的类型,就可能会遇到ClassCastException 异常。
作用
泛型能够使程序更易读,也更安全
1.泛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 Java 程序的类型安全。编译时的强类型检查;通过知道使用泛型定义的变量的类型限制,编译器可以在一个高得多的程度上验证类型假设。没有泛型,这些假设就只存在于程序员的头脑中(或者如果幸运的话,还存在于代码注释中)。
2.同时泛型还能消除代码中的强制类型转换,所有的强制转换都是自动和隐式的。
3.代码复用性强:在框架设计时候,
BaseDao<T>、BaseService<T>、BaseDaoImpl<T>、BaseServiceImpl<T>等;通过继承,实现抽象了所有公共方法,避免了每次都要写相同的代码。如果说面向对象思想是通过从上至下的继承关系实现了纵向维度的代码复用;那么也可以说泛型编程思想是通过将平行关系的类联系起来实现了横向维度的代码复用;两者的组合就实现了更具有表现力的二维结构。
泛型通配符
通配符种类:
- ? 表示不确定的java类型
- T (type) 表示具体的一个java类型
- K V (key value) 分别代表java键值中的Key Value
- E (element) 代表Element
通配符的界限
- 上界:
T extends [类型]:只有继承[类型]的类型才能够传入 - 下界:
T super [类型]:任何是[类型]的父类类型都能够传入
实例
这里的 Pair 可以传入任意的对象,如Integer、String …
1 | public class Pair<T> { |
泛型原理
泛型擦除
Java 的泛型是伪泛型,这是因为 Java 在编译期间,所有的泛型信息都会被擦掉,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类型擦除。
如果存在边界,如<T extends String> ,则会进行代码转换
Java 的泛型基本上都是在编译器这个层次上实现的,在生成的字节码中是不包含泛型中的类型信息的,使用泛型的时候加上类型参数,在编译器编译的时候会去掉,这个过程称为类型擦除。
如:在代码中定义
List<Object>和List<String>等类型,在编译后都会变成List,JVM 看到的只是 List,而由泛型附加的类型信息对 JVM 是看不到的。Java 编译器会在编译时尽可能的发现可能出错的地方,但是仍然无法在运行时刻出现的类型转换异常的情况,类型擦除也是 Java 的泛型与 C++ 模板机制实现方式之间的重要区别。
实例:通过反射写入不同类型的数据
1 | package org.interview.javabasic.generics; |
输出:


由此可见,在编译期间,所有的泛型信息都会被擦掉,所以上述的例子没有遇到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能够写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到泛型中。同时也说明可以通过反射的方法,绕过编译时泛型的类型限制。
实例:比较泛型
在上述实例中添加如下代码,并执行
1 | /** |
输出:

在这个例子中,定义了两个ArrayList数组,不过一个是ArrayList<String>泛型类型的,只能存储字符串;一个是ArrayList<Integer>泛型类型的,只能存储整数,最后,通过list1对象和list2对象的getClass()方法获取他们的类的信息,最后发现结果为true。说明泛型类型String和Integer都被擦除掉了,只剩下原始类型。
类型擦除后保留的原始类型
在上面,提到了原始类型,什么是原始类型?
原始类型 就是擦除去了泛型信息,最后在字节码中的类型变量的真正类型,无论何时定义一个泛型,相应的原始类型都会被自动提供,类型变量擦除,并使用其限定类型(无限定的变量用 Object)替换。
原始类型 Object
1 | class Pair<T> { |
Pair 的原始类型为:
1 | class Pair { |
因为在Pair<T>中,T 是一个无限定的类型变量,所以用Object替换,其结果就是一个普通的类,如同泛型加入 Java 语言之前的已经实现的样子。在程序中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Pair,如Pair<String>或Pair<Integer>,但是擦除类型后他们的就成为原始的Pair类型了,原始类型都是Object。
从上面的第一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明白ArrayList<Integer>被擦除类型后,原始类型也变为Object,所以通过反射我们就可以存储字符串了。
如果类型变量有限定,那么原始类型就用第一个边界的类型变量类替换。
比如: Pair 这样声明的话
1 | public class Pair<T extends Comparable> {} |
那么原始类型就是Comparable。
实例:原始类型
1 | public class GenericsOrigionalTypeDemo { |
输出:
根据返回值类型,来指定原始类型

实例:Object 泛型
在泛型中,如果指定了类型为 Object ,相当于不指定类型,可以存储任意的对象。
1 | public class GenericsObjectDemo { |
输出:

类型擦除引起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转载自 cnblogs
因为种种原因,Java 不能实现真正的泛型,只能使用类型擦除来实现伪泛型,这样虽然不会有类型膨胀问题,但是也引起来许多新问题,所以,SUN 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种种限制,避免我们发生各种错误。
1.先检查,再编译以及编译的对象和引用传递问题
Q: 既然说类型变量会在编译的时候擦除掉,那为什么我们往 ArrayList 创建的对象中添加整数会报错呢?不是说泛型变量 String 会在编译的时候变为 Object 类型吗?为什么不能存别的类型呢?既然类型擦除了,如何保证我们只能使用泛型变量限定的类型呢?
A: Java 编译器是通过先检查代码中泛型的类型,然后在进行类型擦除,再进行编译。
例如:
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在上面的程序中,使用add方法添加一个整型,在 IDE 中,直接会报错,说明这就是在编译之前的检查,因为如果是在编译之后检查,类型擦除后,原始类型为Object,是应该允许任意引用类型添加的。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这恰恰说明了关于泛型变量的使用,是会在编译之前检查的。
那么,这个类型检查是针对谁的呢?我们先看看参数化类型和原始类型的兼容。
以 ArrayList 举例子,以前的写法:
1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现在的写法:
1 |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如果是与以前的代码兼容,各种引用传值之间,必然会出现如下的情况:
1 | ArrayList<String> list1 = new ArrayList(); //第一种 情况 |
这样是没有错误的,不过会有个编译时警告。
不过在第一种情况,可以实现与完全使用泛型参数一样的效果,第二种则没有效果。
因为类型检查就是编译时完成的,new ArrayList()只是在内存中开辟了一个存储空间,可以存储任何类型对象,而真正设计类型检查的是它的引用,因为我们是使用它引用list1来调用它的方法,比如说调用add方法,所以list1引用能完成泛型类型的检查。而引用list2没有使用泛型,所以不行。
举例子:
1 | public class Test { |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明白,类型检查就是针对引用的,谁是一个引用,用这个引用调用泛型方法,就会对这个引用调用的方法进行类型检测,而无关它真正引用的对象。
泛型中参数话类型为什么不考虑继承关系?
在 Java 中,像下面形式的引用传递是不允许的:
1 | ArrayList<String> list1 = new ArrayList<Object>(); //编译错误 |
我们先看第一种情况,将第一种情况拓展成下面的形式:
1 | ArrayList<Object> list1 = new ArrayList<Object>(); |
实际上,在第 4 行代码的时候,就会有编译错误。那么,我们先假设它编译没错。那么当我们使用list2引用用get()方法取值的时候,返回的都是String类型的对象(上面提到了,类型检测是根据引用来决定的),可是它里面实际上已经被我们存放了Object类型的对象,这样就会有ClassCastException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极易出现的错误,Java 不允许进行这样的引用传递。(这也是泛型出现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类型转换的问题,我们不能违背它的初衷)。
再看第二种情况,将第二种情况拓展成下面的形式:
1 | ArrayList<String> list1 = new ArrayList<String>(); |
没错,这样的情况比第一种情况好的多,最起码,在我们用list2取值的时候不会出现ClassCastException,因为是从String转换为Object。可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泛型出现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类型转换的问题。我们使用了泛型,到头来,还是要自己强转,违背了泛型设计的初衷。所以 Java 不允许这么干。再说,你如果又用list2往里面add()新的对象,那么到时候取得时候,我怎么知道我取出来的到底是String类型的,还是Object类型的呢?
所以,要格外注意,泛型中的引用传递的问题。
2.自动类型转换
因为类型擦除的问题,所以所有的泛型类型变量最后都会被替换为原始类型。
既然都被替换为原始类型,那么为什么我们在获取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呢?
看下ArrayList.get()方法:
1 | public E get(int index) { |
可以看到,在return之前,会根据泛型变量进行强转。假设泛型类型变量为Date,虽然泛型信息会被擦除掉,但是会将(E) elementData[index],编译为(Date)elementData[index]。所以我们不用自己进行强转。当存取一个泛型域时也会自动插入强制类型转换。假设Pair类的value域是public的,那么表达式:
1 | Date date = pair.value; |
也会自动地在结果字节码中插入强制类型转换。
3.类型擦除与多态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现在有这样一个泛型类:
1 | class Pair<T> { |
然后我们想要一个子类继承它。
1 | class DateInter extends Pair<Date> { |
在这个子类中,我们设定父类的泛型类型为Pair<Date>,在子类中,我们覆盖了父类的两个方法,我们的原意是这样的:将父类的泛型类型限定为Date,那么父类里面的两个方法的参数都为Date类型。
1 | public Date getValue() { |
所以,我们在子类中重写这两个方法一点问题也没有,实际上,从他们的@Override标签中也可以看到,一点问题也没有,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分析:实际上,类型擦除后,父类的的泛型类型全部变为了原始类型Object,所以父类编译之后会变成下面的样子:
1 | class Pair { |
再看子类的两个重写的方法的类型:
1 |
|
先来分析setValue方法,父类的类型是Object,而子类的类型是Date,参数类型不一样,这如果实在普通的继承关系中,根本就不会是重写,而是重载。
我们在一个 main 方法测试一下:
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如果是重载,那么子类中两个setValue方法,一个是参数Object类型,一个是Date类型,可是我们发现,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一个子类继承自父类的 Object 类型参数的方法。所以说,却是是重写了,而不是重载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是这样的,我们传入父类的泛型类型是Date,Pair<Date>,我们的本意是将泛型类变为如下:
1 | class Pair { |
然后再子类中重写参数类型为 Date 的那两个方法,实现继承中的多态。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虚拟机并不能将泛型类型变为Date,只能将类型擦除掉,变为原始类型Object。这样,我们的本意是进行重写,实现多态。可是类型擦除后,只能变为了重载。这样,类型擦除就和多态有了冲突。JVM 知道你的本意吗?知道!!!可是它能直接实现吗,不能!!!如果真的不能的话,那我们怎么去重写我们想要的Date类型参数的方法啊。
于是 JVM 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方法,来完成这项功能,那就是桥方法。
首先,我们用javap -c className的方式反编译下DateInter子类的字节码,结果如下:
1 | class com.tao.test.DateInter extends com.tao.test.Pair<java.util.Date> { |
从编译的结果来看,我们本意重写setValue和getValue方法的子类,竟然有 4 个方法,其实不用惊奇,最后的两个方法,就是编译器自己生成的桥方法。可以看到桥方法的参数类型都是 Object,也就是说,子类中真正覆盖父类两个方法的就是这两个我们看不到的桥方法。而打在我们自己定义的setvalue和getValue方法上面的@Oveerride只不过是假象。而桥方法的内部实现,就只是去调用我们自己重写的那两个方法。
所以,虚拟机巧妙的使用了桥方法,来解决了类型擦除和多态的冲突。
不过,要提到一点,这里面的setValue和getValue这两个桥方法的意义又有不同。
setValue方法是为了解决类型擦除与多态之间的冲突。
而getValue却有普遍的意义,怎么说呢,如果这是一个普通的继承关系:
那么父类的setValue方法如下:
1 | public ObjectgetValue() { |
而子类重写的方法是:
1 | public Date getValue() { |
其实这在普通的类继承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重写,这就是”协变”[^1]
并且,还有一点也许会有疑问,子类中的巧方法Object getValue()和Date getValue()是同 时存在的,可是如果是常规的两个方法,他们的方法签名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虚拟机根本不能分别这两个方法。如果是我们自己编写 Java 代码,这样的代码是无法通过编译器的检查的,但是虚拟机却是允许这样做的,因为虚拟机通过参数类型和返回类型来确定一个方法,所以编译器为了实现泛型的多态允许自己做这个看起来“不合法”的事情,然后交给虚拟器去区别。
4.泛型类型变量不能是基本数据类型
不能用类型参数替换基本类型。就比如,没有ArrayList<double>,只有ArrayList<Double>。因为当类型擦除后,ArrayList的原始类型变为Object,但是Object类型不能存储double值,只能引用Double的值。
5.编译时集合的 instanceof
1 | ArrayList<String>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因为类型擦除之后,ArrayList<String>只剩下原始类型,泛型信息String不存在了。
那么,编译时进行类型查询的时候使用下面的方法是错误的
1 | if( arrayList instanceof ArrayList<String>) |
6.泛型在静态方法和静态类中的问题
泛型类中的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不可以使用泛型类所声明的泛型类型参数
举例说明:
1 | public class Test2<T> { |
因为泛型类中的泛型参数的实例化是在定义对象的时候指定的,而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不需要使用对象来调用。对象都没有创建,如何确定这个泛型参数是何种类型,所以当然是错误的。
但是要注意区分下面的一种情况:
1 | public class Test2<T> { |
因为这是一个泛型方法,在泛型方法中使用的 T 是自己在方法中定义的 T,而不是泛型类中的 T。